和田爱海(青海和田白玉)

求深海之下by和田非玉

《深海之下》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Su8wP1Ot4593ob5cgZEkA

提取码:cmfr

该小说讲述了西元275年,一艘科研船遭遇海洋风暴沉没海底。从此,全海洋的鱼都知道深海里那只性格超古怪的坏脾气大佬恋爱了。

新疆的和田有什么出名的旅游的地方?

Q号是372347593.; 切记

和田市素以“金玉之都、瓜果之邦、粮棉之仓、歌舞之乡”著称于世。和田玉、地毯、丝绸作为和田的“老三宝”,闻名遐迩,饮誉海外;维吾尔医药、大芸、阿胶被誉为和田的“新三宝”,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和田丝绸之路南道

·和田胡杨林

·和田尼雅遗址

·和田大巴扎

·和田塔里木沙漠公路

·和田墨玉河

·和田梧桐树王

·和田核桃王树

·泪泉景区

玛利克瓦特故城 尼雅遗址 热瓦克佛寺遗址 桑株岩画

英尔力克沙漠 赞木庙遗址

·和田慕士山。。。等。。很多。

和田那个地方怎么样啊???

地 貌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越昆仑山抵藏北高原,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腹地,与阿克苏地区相邻,西部连喀什地区,西南枕喀喇昆仑山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有边界线210公里。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和田地区南部雄伟的昆仑高山成弧形横贯着东西,峰峦重叠,山势险峻。北坡为浅丘低山区,峡谷遍布,南坡则山势转缓。山脉高峰一般海拔为6000米左右,最高达7000米以上。由于气候干燥,山财荒漠高度一般达3300米,个别地段可达5000米,南北坡雪线分别在6000米和5500米以上。在昆仑与喀喇昆仑的地理分界处断列形成林齐塘洼地,发育着现代盐湖与盐碱沼泽,形成高山湖泊。

自山麓向北,戈壁横布,各河流冲积扇平原绿洲继续分布,扇缘连接塔克拉玛干沙漠直至塔里木盆地中心。麻札塔格古余山余脉残留于北部沙漠区西北,海拔430米。

地貌单元可分为:

1、最高山带:海拔5200~5500米,是现代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多由坚硬的变质岩、花岗岩等古老岩石组成,山势雄伟。

2、高山带:海拔4200~5200米,一般为裸地。有大量古代冰川遗迹。如策勒亚门的古冰碛、马库卡尔塔西河源头的冰斗区及克奇克库勒冰碛湖。倒石堆、坡面雪蚀泥流在各主体山脉的北坡比比皆是。

3、亚高山带:海拔3400~4200米,有较深厚土层,山峰母岩裸露,岩壁陡峭,山坡有明显的侵蚀切割,山势起伏大,一般坡度20~38度。

4、中山带:海拔3000~3400米,山势起伏较大,山峰明显,但山顶轮廓浑园具有准平原地貌,复有很厚的黄土发育形成的草旬草原土类型。分布着辽阔的优良草场,是和田地区重要牧业基地。

5、低山带:海拔2200~3000米,山势平缓,覆盖土层很厚,大量堆积着昆仑黄土,在河流沿岸阶地上分布着农田,是农牧结合区。

6、山麓倾斜平原:海拔1250~2200米。海拔1700~2200米为粗沙及砾石覆盖的戈壁,着生稀疏超旱植被,海拔1450~1700米为 裸的粗砾戈壁,海拔1250~1450米,古老绿洲分布区,长期灌溉淤积,土壤不断熟化。

7、沙漠区:海拔1250米以下的北部地区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着生耐旱植被。

气 候

和田地区深居内陆,远距海洋,四周高山(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环绕,因而是受海洋气流影响,大陆性强。西来冷湿气流和印度洋热湿气流难于抵达。在我国东部盛行的东南季风,也因相距遥远,难以飘临。本区所处纬度较低、寒潮受阻于天山,因而气温较高,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及年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气候带垂直分布也较明显。昆仑地区,平均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0.7摄氏度。

由于全区范围大,面积广,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生物、气候差异极大,大致可分为南部地区,绿洲平原区,北部沙漠区三种气候类型。

南部山区:包括海拔高度1800~3000米的前山河谷地带,属于温带或寒温带气候带,根据策勒县境的奴尔拦干(海拔1970米)和西部黑山(海拔1800米),气象资料分析,全年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4.0℃~30.4℃,极端最低气温-25℃,全年降水量127.5~201.2毫米,大于10℃的活动积温在3400℃以下,夏季短促,冬季漫长,部分地区逆温层比较明显,冬季气温比平原区高1-2℃.

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属寒带气候,气候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长于暖季,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0℃以上的生长期有120~150天,海拔5500米以上为终年低于摄氏零度的永久积雪带。

绿洲平原区,四季气候的基本特点:春长大风多我,夏热且干旱,秋凉降温快,雪少冬不寒,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11.0℃~12.1℃,年降水量28.9~47.1毫米,年蒸发量2198~2790毫米。

北部沙漠区:气候非常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剧变,风大多沙,是极为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区。

平原地区≥0℃的积温4507.1~4783.0℃、≥10℃的积温406.1~4311.6℃,沙漠区积温更高如和田塔瓦库勒≥0℃的积温5000℃、≥10℃的积温4500℃、山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积温减少,如和田黑山≥0℃的积温为2453.4℃,≥10℃的积温1865.2℃,康西瓦≥0℃的积温为1090.3℃,≥10℃的积温293.3℃,甜水海子≥0℃的积温只有341.2℃.

平原地区无霜期为182~226天,多数在200天以上,沙漠和山区初霜期比平原绿洲区 ,终霜期晚,例如和田塔瓦库勒,无霜期在200~210天,黑山约100天。

冬季降雪量少,平均降雪日数为6.3天,平均降雪量3.6毫米,最多21天,雪量23.2毫米,冬不严寒。气温年较差为23~35℃,日较差为12.8~16.3℃。

泉州和和田哪个城市好

分别给你介绍:

泉州市,宋代绍兴间,一代大儒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她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0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2008年10月26日—11月1日在泉州举办。

http://baike.baidu.com/view/8154.html

和田市位于昆仑山脉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

和田市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乡”著称于世。玉、地毯、丝绸作为和田的“老三宝”,闻名遐迩,饮誉海外;维吾尔医药、大芸、阿胶被誉为和田的“新三宝”。

市辖五乡(肖尔巴格乡、古江巴格乡、伊里其乡、吐沙拉乡、吉亚乡),两镇(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古勒巴格街办、纳尔巴格街办、古江巴格街办、奴尔巴格街办)、一个管理区(阿克恰勒管理区)和一个工业园区(浙江工业园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664.html

泉州是南方多水,和田是西北多太阳。

和田玉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一:和田玉是怎样形成的 玉石形成的时候地质环境很不稳定,在两块玉石初步形成的时候,由于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玉石之间产生了挤压和重新融合,然后水线就产生了,并且水线会出现线状。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水线的附近处玉石的密度可能会相当大

问题二:和田玉石怎么形成的? 和田玉籽玉的形成: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

问题三:玉是如何形成的?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骸。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

问题四:和田玉料子饭渗是怎么形成的? 都是天然的!

问题五:和田玉籽料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叫籽料呢: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

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

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水头。高质量的和

田玉籽料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问题六:玉是怎么形成的? 这篇文章讲得虽然是和阗美玉,但是其他玉的形成也是同样的。

和阗美玉,历代所宝。作为世界软玉之王,和阗玉在中华8000余年的玉文化史上占据统治

地位。本文从纯地质学角度对和田玉的形成予以分析,试图揭开长期蒙在和阗玉上的神秘面纱,

使更多玩家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此种来自我美丽故乡的珍贵特产。由于本人非理科出身,有错漏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摘。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和阗玉形成的特点

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和阗玉的组成矿石为透闪石,但和阗玉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而世界其它软玉多呈绿色,还没有发现能达到和阗白色软玉级别的。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国人......>>

问题七:玉石怎么形成的? 玉石经过精心雕琢就成了玉

玉石是一种矿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纤维状、致密块状的钠铝硅酸盐矿物 *** 体,化学分子式为NaAl[Si2O6]。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辉石族中的一种少见品种,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短柱状、纤维状微晶 *** 体。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多为绿、红、紫、蓝、黄、灰、黑、无色等。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翡翠可分为祖母绿色、苹果绿色、葱心绿、菠菜绿、油绿、灰绿等六种。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双折射率0.012-0.020,无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韧性极强。

自古以来,翡翠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珠宝之一。翡翠的绿色与红色象征幸福与兴旺。人们佩戴翡翠饰物,可以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赠送和佩戴翡翠饰物,预示着对爱情的忠贞。优质翡翠是当今世界价格昂贵的宝石品种,是高档玉料。

玉分为几种

这个问题有好多种答案

1.1、兰田玉 产于陕西省兰田县。兰田玉外观为黄色、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兰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兰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的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酒泉玉 产于甘肃祁连山脉,因又有祁连玉之城。属蛇纹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绿色为多,带有均匀的黑色斑点。硬度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开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铀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又称铀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铀玉的产地很广泛。铀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铀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

问题八:和田玉是怎么形成的过程和籽料形成的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和田玉籽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多资料、书籍、以及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都有记载。普遍的看法是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

以上的看法有以下几个依据: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这几个证据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

介绍和田风景作文

农村风光是令人向往的,可以看到真正的大自然的美丽.

走在农村的小路上,会看到小路两旁有几个放牛的小朋友在嬉戏打闹,牛就在一旁悠闲的吃草.

来到小河边,走在独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自由自在玩耍.河底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像一颗颗玛瑙.小河边有一大片小野花,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沿着弯弯的小路继续往前走,路旁有一片油菜花.最近刚下完雨,油菜花上有亮晶晶的小水珠.远远望去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微风吹来,这就变成了金黄的海洋,隐隐约约看到蜜蜂在采蜜,蝴蝶在翩翩起舞.

农村的人都住在土楼里,爱在们前搭一个瓜棚,种点葡萄,丝瓜,南瓜,让瓜藤爬到瓜棚上,爬到房顶上,这样就成了农村土楼门旁的装饰了.

农村风光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没有城市里的繁华,没有城市夜晚的灯火辉煌,然而浓浓香情的农家小院,泥土的芳香,绿色的田野,让人流连忘返

《和田玉》最后一段的理解

和田玉的种类:

说到新疆和田玉几乎是无人不知,和田玉几乎成了玉的代名词。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玉器,而新疆和田玉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我们就来说一说和田玉。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玉的神话,传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的食品--玉膏形成的。共有五色,质地致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如果君子吃了,可以防止不祥之事。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和田玉也以此被划分为五大类,即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

白玉: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白玉品种,因其颜色如羊尾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十分名贵。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仅羊脂玉饰品有近千件,小到指甲大小的挂件大到重达八公斤的雕件饰品,可谓应有尽有。另外还有一种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玉:和田玉中青玉最为常见,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竹叶青等。青玉中常见大块者,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摆件,特别是大型的山水玉雕,不仅意境表达的完整,而且颜色清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玉: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偶尔得以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纯漆”,乃是上品,十分少见。聚墨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常被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状。墨玉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造成的。

糖玉:随着新疆软玉的不断开采,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糖玉、碧玉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品种。糖玉是类似于红糖的红褐色,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而呈红褐色。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和田玉器饰品中的糖色也称之为喜庆色,在玉器雕刻时常作为俏色之用。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你可以看到一些饰品上有用这种糖色雕成的蝙蝠等吉祥物,喻为“鸿福”(红蝠)的意思,这样不仅延伸了饰品的文化底蕴,同时使得整个饰品更加栩栩如生。

此外,根据和田玉产出的环境不同,方式不同,还可分为子玉、山流水和山玉:

子玉,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子儿料、仔玉”,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经风蚀剥落后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中。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河水搬运、冲刷使得棱角被磨圆,形状就好似鹅卵一样,结构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质地坚硬的核心部分,所以子玉的质量一般都较好。

山玉,也被称为宝盖玉,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床,没有经过水的搬运作用,因此它的块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质量上不如子玉那般细腻。

山流水,这种玉是由原生矿石风化剥落后,再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来被采玉人发现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山流水”,其质地介于山玉和子玉之间。

和田玉颜色丰富,产出条件又有不同,因而和田玉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世界上任何出产软玉的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和田玉的鉴别:

中国的和田玉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公认的软玉之王。和田玉的珍贵性和稀有性也吸引着各商家,这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者。为了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和田玉,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冒充和田玉的仿冒品。

1、大理岩:这种玉石颜色以白色为主,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2、水石: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内部结构是隐晶质结构,闪闪发亮。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3、岫石: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岩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岫玉产量较大,硬度低,易断裂,在价值上仅次于和田玉。其内部结构呈云版状。以绿色为主,主要用来冒充和田青白玉。

4、乳化玻璃:这是一种纯粹的仿冒品,是人工仿照和田玉用玻璃合成的。它没有明显的结构,用肉眼可看见内部有少量气泡。

其次,介绍一下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和田玉的硬度是很高的,韧性也很强。和田玉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对于其他的 玉石来说,只有水石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而水石常用来冒充和田玉的极品羊脂玉 ,羊脂玉是羊脂肪的白色,水石是苍白的颜色;羊脂玉是油脂光泽,水石较干涩,光泽不好。和田玉的结构呈棉絮状在不能划玻璃的情况下,要仔细分辨他们的颜色和内部结构,多做比较。

和田玉石的保养: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些和田玉保养的小常识:

玉怕火,怕惊(磕碰),怕油腥。对于和田玉来说,最好贴身佩戴,因为其内部的微矿元素,可被人体吸收,对人身体有益,而人身体所出的汗液亦可养生,使和田玉的光泽越来越好,正所谓人养玉,玉养人。

和田玉的清洁也很简单,用牙刷和清水就可以清洁了,切忌放入化学制品,这样会破坏玉的光泽。大家在选择玉器制品时,要多加辨认比较,选择真正的和田玉制品,真正适合自己 满意的产品。

玉者善也,玉者仁心!通常爱玉者,必然玉不离身,言谈举止间,必然时不时抚弄一下以示片刻不能忘怀之意。但,真正爱玉的人是很少佩带玉饰的。对他们来说,一般的玉器已经看不上眼,真正入得了眼的,又有机缘收藏的不多。就这么几件爱到极致的玉器自然不轻易拿出来示人,一则怕不经意损坏,二则怕同好之人索要。要知道,一件好的宝贝可是大家都眼红的,欣赏赞叹之余,自然想要据为己有,朋友若心痒难耐,三番四次前来央求,自己可就要受苦了,给吧,自己实在割舍不下;不给吧,大家又是多年老友。如此为难,只有藏之深宫,自己私下把玩了。

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和田玉本身虽是一种石头,但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十分稀有,它色泽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音质、触感更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和田玉科学定义为软玉,(硬度:6.5;比重:2.96)。种类包括羊脂玉、新疆白玉、昆仑玉,产于新疆的和田地区(古称于阗、和阗)和墨玉地区两个产地。为何叫羊脂白玉呢?那是因为羊脂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羊脂玉以奶白色的细腻晶莹、如凝如脂为最珍贵,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和田玉,比如黄玉、青玉、碧玉,还有墨玉等,新疆墨玉这个城市就是因为盛产墨玉而命名的。无论是哪种颜色的和田玉,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且含量一般在90%以上,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於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和田玉流传甚广,早见于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惟我独尊达数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中叶翡翠流入我国,才打破了和田玉的垄断地位。

什么叫籽料呢: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水头。高质量的和田玉籽料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编辑本段]

相关论点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和田玉的价格:

据了解,和田玉的市场价格自去年10月至今呈现大幅回升的势头,目前市面上个别精品和田玉的价格比黄金贵出几十倍,这使玉石收藏再度“热”起来。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收藏市场的一路火热,和田玉的也因其稀有品质备受收藏家的青睐;另一方面,在经历多年的疯狂开采后,目前和田玉矿产资源已极其稀少,近几月的价格回升便是其所引发的“收藏热”的反映。

玉石行家也指出,目前市面上有关和田玉的假货极多,因此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时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受骗。

专家指出,在挑选和田玉收藏时,应谨记几条规则。首先一条便是“一分钱一分货”,由于目前精品和田玉的产量很少,原料正面临枯竭,所以,如果有人自称能以很低的价格将手上的“精品”卖出,十有八九是赝品(一般多为俄罗斯玉或巴基斯坦玉)。

另外几招方法,看起来虽 “土”却非常实用。由于和田玉用肉眼看有通透性,在日光下照着看时,玉的背面用手指晃晃能看出黑影晃动,而假品,玉质看起来也很浑浊,且玉石一般很厚、颜色过于死白,没有“温润如玉”的感觉。

另外,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吃刀,因此鉴别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纹丝不入的话即可基本判断为和田玉了。此外,赝品和田玉敲击时声音沉闷,不像真品那般清脆有力。

另外,近年来甚至有人用以人造玻璃冒充和田玉。鉴别方式就是将赝品贴在脸上,会感到其温度明显不比真品冰凉。

玉器真假鉴别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②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

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

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

总结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线刻:即以单线条刻成花纹图案。

薄意:即有画意的极浅的薄浮雕。

圆雕:即为三维立体的雕刻造型。

浮雕:即在平面上雕刻出凸起的图案或造型。

内雕:是深人玉料内部雕出圆雕及浮雕造型的玉雕手法。

凹雕:与浮雕相反,是在平面上雕出凹下的图案或造型。又称阴雕。

俏色雕:即巧用玉料的多种颜色,使不同的颜色恰好分布在玉雕需要部位,使作品有巧作天合之感。

楼雕:也称透雕,即雕琢不局限于玉料的一面,而是穿透玉料,铰空雕刻,从而在玉件中存在许多两面相通的空间。 此外还有很多玉雕手法的专业用语,在我们翻阅有关玉雕类的书籍,尤其是古玉方面的书籍时,若不明白含意,则很难按其字意去学习鉴赏方法。如双沟阳纹或称双沟线、阴刻、阳刻、减地阳纹等等。

双沟阳纹也称双勾阴线纹,是商代才出现的雕琢手法。是并列的阴刻双线条,看上去像阳纹线,其实不是,而是将纹线的两侧浅磨去两条凹枯,它们是斜下的浅沟,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阳纹浮雕。这种特点与当时的琢磨轮具直接相关。现在的加工工具即便是仿制,在细节上也很容易出破绽。

减地阳纹也称减地平凸,是指一种浅浮雕,纹饰浅浅的凸出于地 (平面)之上。这种阳纹是通过磨削“地”而实现的,即所渭“减地”。这种琢刻手法在商代玉器中就有发现。

阴刻、阳刻较易从字面上理解,阴刻即凹刻,阳刻即是凸雕,只是对纹饰的描述,并没有琢磨手法的含义,不同时代则可能实现方法及特征都有所差别。

总之,各种玉雕工艺手法为世界演绎出瑰丽的东方艺术---中国玉雕。

和田玉籽料为何那么贵?

为什么和田玉那么贵?

和田玉之所以那么贵,一、是因为和田玉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弄到手,不是每个人想去捡,就能捡到手的玉石,要找一个没有裂纹、完整的、色泽纯正的和田玉更是难上加难;二、是因为和田玉色纯,质坚,达到珍品极别;三、是因为和田玉产品加工需要精工细琢,由于玉质坚硬,加工难度非常之大。要加成一个成品时长达几个月甚至更长,因此大大加剧了玉器的成本。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 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漭漭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田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Km²,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条河中玉龙喀什河产玉最多,产出的玉石是和田玉中的上品与极品。喀拉喀什河产出的玉多为青玉、青白玉、青花和墨玉,也产少量的碧玉,产出的白玉很少,玉的质地和价格远不如玉龙喀什河产出的白玉。

籽料好的和田玉籽料,其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好才称得上精品。

籽料是在玉龙喀什河河床里经过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的确是很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玉龙河赐予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连打个眼都舍不得打,建议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状。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了。这种形佳的子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籽料的外皮构成:因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籽料。

籽玉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一种是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色沁皮”。

新疆和田玉具有以下特点:

一、极细呈毛毡状

世界上闪石玉有透闪石和阳起石两类。和田玉属透闪石类,矿物成分为透闪石。主要特点:一是透闪石含量极高,一般在95%以上,其中白玉为99%,青白玉为98%,青玉为97%(95%一99%),在国内外同类透闪石玉中和田玉透闪石含量是较高的。二是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一3%,多在1%左右。三是矿物粒度极细,

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见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长柱状、短柱状纤维状。据部分样品测定,在电子显微镜下粒度为:短柱状为0.0046mm×0.0013mm、0. 0063ram*0.0036ram,长宽比为2:1或3:1;长柱状为0.01m×0.0028ram、0.004ram×0.0008mm、0.01 2mm×0.0012ram,长宽比为3:1或5:l、10:1;纤维状为0.0004mm×0.000021mm*0.0021ITlnl×0. 00007ram,长宽比为20:1或30:1。粒度之细在国内外同类透闪石玉中也是少有的。四是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结构为其他类玉石所少有。

二、质地细腻温润

温润如玉,温润或油性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样而驰名天下。三是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是“水头好”,呈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四是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

三、硬度较大

硬度是玉石质量重要标准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因此,工艺界以往在划分低、高档玉中,硬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高档玉硬度较大,低档玉硬度较小。和田玉的硬度,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与翡翠相近,而比蛇纹石玉(硬度为2-6,一般为4左右)和叶腊石类石(硬度一般低,一般为2.5-4)为高。独山玉,硬度与和田玉相似,但是质地不如和田玉。

四、韧度极大

韧度对玉器极为重要,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韧是打击硬度,有的硬度很大,如黑金刚石摩氏硬度为10,水晶摩氏硬度为7,但是打击硬度低,一打即碎。而和田玉摩氏硬度虽不及金刚石和水晶高,但是打击硬度很高。据测定,和田玉的抗压强度高达6 542公斤/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如压碎和田玉,必须在每平方厘米上施加约6.5吨压力;而压碎钢铁,只需要施加4~5吨压力。

韧度是研磨硬度,和田玉属透闪石玉,韧度大是其特色。据世界上宝玉石的韧度资料显示,黑金刚石为10,透闪石玉为9,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水晶、海蓝宝石为7-7.5,橄榄石为6,祖母绿为5.5,黄晶、月光石为5,猫眼石为3,萤石为2。如以透闪石玉韧度为1 000,其他玉石或矿物相对韧度为:翡翠500,蛇纹石(如岫玉)250,石英岩10-20,石英5,刚玉2~3,云母2。可见,透闪石玉的韧度在玉石中是最大的,这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色,是其他玉石不能比拟的。

五、颜色纯正

羊脂玉玉石的颜色,对工艺鉴定十分重要,包括色调、色纯、色浓诸方面。玉石有多种多样的颜色,人们对玉颜色的追求因时代而不同,如中国古代,在“三代”时流行青色,春秋战国开始到以后各代流行白色,清代晚期开始流行翡翠绿色。和田玉由于含铁量很低,基本为前四种颜色,即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品种,如白玉中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而超镁铁岩中闪石玉含有阳起石,含铁较高,基本上为绿色,即碧玉。

和田玉的颜色,与其他玉石比较,主要特点:

首先是色纯,如古人所说:“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

再者是有羊脂玉,这是和田玉特有之美。人们称其“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佩之可以养性怡情,驱邪避瘟,有益于人者,美不胜收。”

其次是有璞玉。自古以来,对璞玉非常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说:“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鹭,此已当之重宝也。”

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层黄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约1毫米),为氧化所致,从皮色可看出玉的质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为上等白玉。

糖玉的外皮较厚,如红糖色,且末玉矿常有此类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六、声音优美

玉受打击后发出的声音,这是古人鉴别玉石的重要性质。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就是玉德中所说的:“叩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这一特性,其他非闪石玉是不及的。

七、功效类

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

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均称和田玉可“滋阴气、壮肾阳、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

2016年4月26日

赞美和田玉的话

1. 和田玉是中华玉苑中拥有的独特资源,中华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质为代表的。

2. 人们对和田玉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翡翠的美丽所致,这样的情愫,还来源于中国悠久灿烂的.玉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影响熏陶。

3. 质地致密细润,坚韧无比,颜色晶莹剔透,温润淡雅,极具审美情趣和价值。

4. 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白玉,最上等的白玉犹如割脂——羊脂白玉,乃至光可鉴人,别说雕成精美的玉器了,就是玉料本身也极其珍贵。

5. 和田玉在全球范围内主要产于我国的昆仑山一带,像大熊猫一样为我国国宝,玉矿多数分布在海拔很高的无人区,开采难度极大。

6. 和田玉的珍贵,还表现在它的稀有性。

7. 这些和田玉器,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名珠,把我国悠久的收藏赏玩文化点缀的无比亮丽。

8. 和田玉的名贵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历代以和田玉雕琢的玉器工艺品是中国的国宝。

9.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10. 和田玉是中国玉的象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

11. “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赞扬的都是新疆和田玉的特点。

12. 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

你知道和田玉的产地都在哪里吗?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对于和田玉这位英雄,我们必须得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产地决定着重要的价格指标,好比地理位置对于一套房产的重要性,你肯定需要弄清楚这套房子是学区房还是城乡结合部的房子。

广义和田玉并不是只产于新疆的和田,它的产地有很多,软玉原生矿床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

(一)新疆

狭义和田玉是指分布于新疆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成因为接触交代(中酸性侵入岩和镁质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所形成的软玉。

(1)昆仑山地区

昆仑山的软玉矿主要分布于塔什库尔干一叶城一皮山一和田一策勒和于田一带长达1000多千米的山中和河流中。除各河流产仔玉外?原生矿床有十几处集中分布在3个地区。

塔什库尔干一叶城地区

主要产出青白玉、青玉及少量的白玉。目前已知原生矿床有大同、密尔岱、库浪那古等处。著名的的“大禹治水”青白玉山子的玉料就是产自密尔岱地区。

皮山一和田地区

是古代产玉最著名的地区,产出以籽料为主。产玉之河以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最为驰名。古时前者称为白玉河,以产白玉仔料著名,后者称为墨玉河,以产墨玉和青玉仔料著名。

策勒一于田地区

河流中也产玉但以原生矿著名。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是从清代开始一直到现代开采的重要矿床以产白玉著名于世,是近百年来出产白玉山料的主要矿山。

(2)阿尔金山地区

阿尔金山位于昆仑山的南段,是夹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之间的山脉地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其向东与祁连山相接,软玉主要分布于两个地区。

且末地区

这是阿尔金山产玉的主要地区。除河流中产玉外,且末县的东南在长约110km范围内已知有5处产地,于海拔3500m以上的高山上有塔什萨依、尤努斯萨依、塔它里克苏、布拉克萨依、哈达里克奇台等玉矿。

塔它里克苏玉矿是目前新疆出产软玉原生矿的主要矿山矿化带规模大,有多条矿脉和矿体,主要是青白玉和青玉并有白玉和糖白玉。

若羌地区

分布于若羌县城的西南和南部,从瓦石峡到库如克萨依一带。该地区最著名的矿山是且末县的塔它里克苏,主要以产青白玉为主。库如克萨依玉矿是目前产玉的重要矿山之一。若羌是目前新疆黄玉的唯一产地。

(3)新疆玛纳斯碧玉

新疆玛纳斯碧玉分布于天山北坡,以玛纳斯河产出最著名故被称为玛纳斯碧玉。原生矿床与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的碧玉矿为同一类型。次生矿产于河流中。

(二)青海软玉分布及其特征

青海软玉在青海有三处产地:

第一处是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距格尔木94km处的纳赤台矿区位于青藏公路沿线的高原丘陵地区。该地产出的玉料以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典型籽料。该矿点产出为白玉、青白玉、烟青玉、翠青玉、糖玉。其中烟青玉和翠青玉是青海独有的软玉品种。青海软玉的特点是透明度较高且常有细脉状的“水线”水线的成分多为定向排列的透闪石。

第二处是位于纳赤台西北50km处的大灶台。早期以开采山流水为主,现以开采山料为主,产出品种以青玉为主。

第三处为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及祁连县境内的祁连山脉。该产地主要出产青海碧玉。

(三)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

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软玉的矿物组成主要为不同形态的透闪石和少量的次要矿物。次要矿物一般在65%左右主要有阳起石、石英、白云石、磷灰石、帘石类矿物、磁铁矿和粘土矿物等。俄罗斯软玉粒度较新疆软玉稍粗,并且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过渡结构、中粗粒变斑晶结构及碎裂结构,从而影响了该地区软玉的品质。该地区的软玉绝大部分为山料,籽料很少。

矿体由于受到定向构造压力作用,发生碎裂,细小鳞片状或显微纤维状透闪石大致定向排列,并可见到透镜体的透闪石角砾、构造裂隙、节理缝等,在构造裂隙中还充填有其他矿物。

俄罗斯软玉的品种主要为白玉、青白玉、糖玉、碧玉等。俄罗斯软玉的糖皮与和田玉的指示意义不同,新疆和田玉的糖皮可作为判别是否为籽料的一个依据,而俄罗斯软玉的糖皮大多是由于山料的裂隙或矿体边缘受到铁质浸染而成的。

认清了和田玉的出处,才能更了解和田玉更珍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