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诗(古人赞美泉水的诗句)

描写“泉水”的诗句有哪些?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杨万里《小池》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译文: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唐·白居易《白云泉》

译文: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5、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唐·王维《戏题盘石》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水,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关于春天泉水流动的诗句

1. 关于泉水诗句

关于泉水诗句 1.描写泉水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2.关于泉水的泉水的古诗有哪几首

1.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译文:

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霜露,

我早晨起来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黄的树叶覆盖着溪上的小桥,

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的老树。

寒花开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细小而时断时续。

机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却,

何以我还能惊动那机敏的麋鹿?

2.方千《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3.李贺《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4.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

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

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

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

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5.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译文: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3.描写泉水的诗句有哪些

1、遗爱寺

唐代: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2、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3、春中田园作

唐代: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4、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译文

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万丈清泉从中泻下来;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5、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4.描写泉水的诗句

1、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释义: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映衬下,璀璨异常、如梦如幻,让人格外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净透明,惹人喜爱。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晖渐渐向东聚拢、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眺望着云中明月,唱一曲故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2、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泉》明代: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释义: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3、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咏山泉 / 山中流泉》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释义: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释义: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题玉泉溪》唐代: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释义: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5.关于泉水的古诗有哪些

1、《咏山泉 / 山中流泉》

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2、《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译文:

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3、《国风·邶风·泉水》

先秦:佚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4、《佳人》

唐代:杜甫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5、《田园乐七首·其七》

唐代: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译文: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写出泉水诗经的全文和拼音标注。

诗经《泉水》

bì bǐ quán shuǐ,

毖 彼 泉 水⑴,

yì liú yú qí。

亦 流 于 淇⑵。

yǒu huái yú wèi,

有 怀 于 卫,

mǐ rì bù sī。

靡 日 不 思。

luán bǐ zhū jī,

娈 彼 诸 姬⑶

liáo yǔ zhī móu

聊 与 之 谋⑷。

注释:

⑴毖(bì必):“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⑵淇:淇水,卫国河名。

⑶娈(luán峦):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⑷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出处:《诗经·国风·邶风·泉水》,这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归之作。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

思念卫国我故土,没有一天不相思。

同嫁姬姓好姑娘,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还在祢地饯过行。

姑娘出嫁到远方,远离父母和兄弟。

回家问候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还在言地钱过行。

涂上车油上好轴,坐上大车回家里。

很快就能到卫国,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不禁抚心长感叹。

思念故乡须和漕,心中愁思剪不断。

驾上大车去出游,聊以宣泄心中愁。

赏析:

《泉水》一诗,《毛诗序》、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以为是卫女思归之作,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案此诗作者序传均无明文,史料亦不可稽征,似统言卫女思归为宜。

泉水诗经全文带拼音

诗经《泉水》

bì bǐ quán shuǐ,

毖 彼 泉 水⑴,

yì liú yú qí。

亦 流 于 淇⑵。

yǒu huái yú wèi,

有 怀 于 卫,

mǐ rì bù sī。

靡 日 不 思。

luán bǐ zhū jī,

娈 彼 诸 姬⑶

liáo yǔ zhī móu

聊 与 之 谋⑷。

注释:

⑴毖(bì必):“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⑵淇:淇水,卫国河名。

⑶娈(luán峦):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⑷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我爱济南的泉水,急~~~~急~~~~~~

济南的泉水

城市因传说而美丽

相传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为人勤劳善良,利用打柴的机会学医,几年来治病救人,做了许多善事。

当时济南城里没有泉水,老百姓就蓄积雨水喝,一年赶上天旱,连脏水都喝不上。人们无水无食,又赶上瘟疫,到处都是病人,把鲍全忙得不行。因为没有水煎药,鲍全每天都要早起到三十多里外的大清河挑水。

这天,鲍全正满头大汗地担水往回走,突然看见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急忙掏出随身带的药将老人救了过来。得知老人无亲无故,就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老人看见他整天为穷人治病很是心疼,就告诉他,到泰山黑龙潭挑来水,就能给人们治病。鲍全赶到黑龙潭,在潭边碰上了东海龙王,得知自己救治的老人,原来是龙王的哥哥。

鲍全从龙王那儿求到了永远倒不完水的白玉壶,因为公差抢夺,埋入了地下,变成了趵突泉,泉水喷涌,溅出了许多泉池。

这就是流传久远的趵突泉的来历。在济南无数有名无名的泉水中,差不多每一处泉水都有一段故事。这些隐含着人们情感和愿望的传说,一直伴随着泉水四处流传。

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推到3000多年前。可以说,济南自有人居住起,就一直与泉水相伴。在漫长的城市历史当中,人倚泉而居,汲泉而饮,人们对泉水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恩,从而附会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像五龙潭的秦琼府,舜井的大舜,罗姑泉的罗姑,马跑泉的宋代抗金将士关胜的传说,孝感泉关于孝子的传说,金线泉关于金线的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每一处泉水都有一串故事,一串传奇。

城市,因为泉水而美丽;文化,因为传说而久远。

泉水因吟咏而出名

济南泉水众多,历来相传有“七十二名泉”之说。早在金代,济南民间就刻立名泉碑,对名泉加以保护。明代山东按察司检事、诗人晏璧又作《济南七十二名泉诗》,对72名泉逐一吟咏。清代文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名泉记》,文中又有一些新的名泉计入。

三处所记载名泉,达110处,实际上,济南的泉水远不止于此。据民间泉水专家徐家茂等人考察,济南泉水实际上有700多处,仅老城区就有130多处。

这些数不清的泉水,有的以数字、姓氏、乐器、人物得名,有的以形状、颜色、声音取名,有的以珍宝、传说、动植物命名。有些名泉与历史事件或文人名士密切相关,有的还与名胜古迹、宗教寺庙相连。历代名人为名泉留下了大量的吟咏诗文、题词、书刻、绘画等等,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举足轻重。

“历史上济南本地或者游历过济南的文人名士,差不多都有与泉水有关的诗词题赋,泉水的历史,也就是济南的历史。”在趵突泉公园管理处工作、对济南泉水研究颇多的李宗益对记者说。

李宗益拿给记者看他新编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洋洋洒洒17万字,大多数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对趵突泉的题咏,而这仅仅是有关泉水诗文的很小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春秋》、《尚书》中的记载到现代人的题刻,三千多年间,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为代表的济南泉水存积下深厚的人文积淀。

大舜掘井,鲁公、齐侯会聚,齐晋争霸,齐侯被追“三周华不注”,这些古老的故事都与济南泉水有关。

汉代桑钦的《水经》、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宋代曾巩的《齐州二堂记》,元代赵孟 的《鹊华秋色图》,一直到清代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数千年来,咏赞济南泉水的诗词歌赋、书画碑刻一直不断。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三尽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一代代文人名士的题咏,使一处处自然胜景加上了人文气息,二者相得益彰,更显灵透。

到了近代,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更是勾勒出了济南的独特风貌。

泉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泉城也因此而出名。

清泉与名士共风流

济南的众多名泉,处处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光泽。

像漱玉泉,名字取自《世说新语》“漱石枕流”。相传宋代济南籍女词人李清照曾以泉为镜梳洗,又常在泉边填词吟诗,后来她的作品也以此为名。

在珍珠泉,自古就有文人为泉水题咏。隋唐以前,文人名士每逢阴历三月上旬巳日,都会到珍珠泉附近曲水流觞,取饮娱乐,故隋唐以前称流杯池。

宋朝曾巩在珍珠泉边建别墅,内有名士轩,以杜甫诗句得名。元大都督张宏又在泉边建“白云楼”,明朝时这里修建了德王府。

金代的雷渊,明代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代的蒲松龄等,都曾为珍珠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南巡时,观赏珍珠泉后,都曾赋诗立碑,后者至今尚存。

在五龙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这里是古大明湖的所在地,也是大明寺的净池。池边修有客亭,唐初始称“历下亭”。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诗一首,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绝唱。

济南的众多名泉,以趵突泉最负盛名。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更是得到了历代文人名士的厚爱。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围绕着趵突泉,历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墨客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所书,“趵突泉”石碑出自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手笔,“第一泉”石刻则由清朝书法家王钟霖手书。

泉池北岸的蓬莱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此临水静坐,品茗赏泉。更北的三大殿之一“泺源堂”,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 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趵突泉以南,有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的白雪楼,附近的沧园据说就曾经是李攀龙曾读书的地方;趵突泉北假山下的夔石,其形如龟,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之藏宝。

千百年过去了,名士们已经在历史的沧桑风雨中远去,惟有清泉长流,吟唱着当年的风流。

----------------------------------------------------------------------------------------------------

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320947.html

----------------------------------------------------------------------------------------------------

仅供参考:(说明文)

《济南的泉水》

济南,素以名泉众多,景色秀美闻名于世。“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古人的赞誉,画出了济南的神态和风貌。

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泉水多,而且甘、美,历代许多文人都对它的声、色、形、貌、味加以描述,留下了许多赞泉咏水的诗篇。泉水之美,还可从那匠心独具、贴切雅致的命名上反映出来。如响泉、趵突泉;有的以其性取名,如温泉、冷泉;有的以动物名命名,如金虎泉、黑虎泉、马跑泉、卧牛泉、白龙泉;有的以植物命名,如柳絮泉、芙蓉泉;有的以它的形状命名,如悬泉、水帘泉;有的以它的颜色命名,如朱砂泉;有的以人名命名,如舜泉、杜康泉、孝感泉、罗姑泉;有的以珠宝命名,如悬珠泉、珍珠泉、玛瑙泉等等。

济南泉水,有的“水涌若轮”,有的像瀑布倾泻,有的如串串珍珠,有的似细雨飘洒,真是千姿百态。有的泉水流经千家万户,大街小巷,或穿墙流入庭院,或临窗便可取水,别具情趣。“郭边万户皆临水”。整个泉城沉浸在泉水淙淙、杨柳婀娜、鸟语花香、诗情画意之中。

济南泉水还以质纯味甘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水温稳定,水中极少悬浮物质,清冽甘美。泡茶色清味正。乾隆皇帝两次南巡,一路上都是饮用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这么好,这么多的泉水是怎么来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市区以南,锦绣川以北的广大山区,这些山区的岩石是约四亿年以前形成的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因此,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在干旱季节里,土地龟裂,禾苗枯焦,到处看不到水迹,而就在这里的地下深处,却能听到流水的淙淙声。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的向济南运动。恰巧,济南的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约积越多,水泄不能,必须另找出路。正巧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下水的储水面,地下水便穿过地表,争相夺门而出,形成了众多的泉水。

根据泉水露出的集中情况,露出处的地形,流出的特点和汇流的状况,可以把泉水分为四个大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位于济南旧城西南,东起趵突南路,西至徐家花园街,约700米,南起围屏街,北至五路狮子口,约250米,以趵突泉,白龙湾为中心,共有泉水34处。其中趵突泉公园内就有16处。

五龙潭泉群在旧城西门外,原估衣街往北300米以内,东西宽200多米。以五龙潭、古温泉为中心,共有泉水21处。

珍珠泉泉群位于旧城中央,在曲水亭、芙蓉街、东更道、泉城路邮局之间,分布面积约五万平方公尺。以珍珠泉、濯缨泉为中心,共有泉水10处。在珍珠泉饭店内有4处。

黑虎泉泉群在旧城东南方,在东西长约半公里的南护城河的两岸和河床露出。以黑虎泉为中心,共有泉水14处。

其他分散露出的泉水共有29处。趵突泉泉群以流量大、泉水甘美为特点;五龙潭泉群以泉水澄明清澈为特点;珍珠泉泉群以水面平静、气泡多而像珍珠为特点;黑虎泉泉群则以泉水清洌、气泡多为特点。

求诗经目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经》原本叫《诗》,又称“诗三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经全文目录,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诗经·国风·周南·樛木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

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

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诗经·国风·召南·采蘩

诗经·国风·召南·草虫

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诗经·国风·召南·羔羊

诗经·国风·召南·殷其靁

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

诗经·国风·召南·小星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诗经·国风·召南·驺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诗经·国风·邶风·日月

诗经·国风·邶风·终风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

诗经·国风·邶风·雄雉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

诗经·国风·邶风·北门

诗经·国风·邶风·北风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新台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诗经·国风·墉风·柏舟

诗经·国风·墉风·墙有茨

诗经·国风·墉风·君子偕老

诗经·国风·墉风·桑中

诗经·国风·墉风·鹑之奔奔

诗经·国风·墉风·定之方中

诗经·国风·墉风·蝃蝀

诗经·国风·墉风·相鼠

诗经·国风·墉风·干旄

诗经·国风·墉风·载驰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诗经·国风·卫风·考盘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诗经·国风·卫风·氓

诗经·国风·卫风·竹竿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诗经·国风·卫风·有狐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

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诗经·国风·王风·葛藟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大车

诗经·国风·王风·丘中有麻

诗经·国风·郑风·缁衣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

诗经·国风·郑风·遵大路

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国风·郑风·蘀兮

诗经·国风·郑风·狡童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

诗经·国风·郑风·丰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诗经·国风·齐风·鸡鸣

诗经·国风·齐风·还

诗经·国风·齐风·著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

诗经·国风·齐风·甫田

诗经·国风·齐风·卢令

诗经·国风·齐风·敝笱

诗经·国风·齐风·载驱

诗经·国风·齐风·猗嗟

诗经·国风·魏风·葛屦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

诗经·国风·魏风·陟岵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诗经·国风·魏风·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诗经·国风·唐风·羔裘

诗经·国风·唐风·鸨羽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诗经·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

诗经·国风·秦风·车邻

诗经·国风·秦风·驷驖

诗经·国风·秦风·小戎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终南

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诗经·国风·秦风·晨风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国风·秦风·渭阳

诗经·国风·秦风·权舆

诗经·国风·陈风·宛丘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枌

诗经·国风·陈风·衡门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杨

诗经·国风·陈风·墓门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诗经·国风·陈风·株林

诗经·国风·陈风·泽陂

诗经·国风·桧风·羔裘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诗经·国风·桧风·匪风

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诗经·国风·曹风·候人

诗经·国风·曹风·鸤鸠

诗经·国风·曹风·下泉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诗经·国风·豳风·东山

诗经·国风·豳风·破斧

诗经·国风·豳风·伐柯

诗经·国风·豳风·九罭

诗经·国风·豳风·狼跋

诗经·小雅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杕杜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鱼丽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蓼萧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湛露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彤弓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菁菁者莪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六月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采芑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车攻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吉日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鸿雁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庭燎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沔水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鹤鸣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祈父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黄鸟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斯干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无羊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雨无正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宛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巷伯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谷风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大东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四月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无将大车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小明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鼓钟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楚茨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信南山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大田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瞻彼洛矣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裳裳者华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桑扈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鸳鸯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頍弁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车舝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青蝇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宾之初筵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鱼藻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采菽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角弓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菀柳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都人士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黍苗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隰桑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绵蛮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瓠叶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渐渐之石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苕之华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何草不黄

诗经·大雅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緜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棫朴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早麓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灵台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行苇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凫鷖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公刘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泂酌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

诗经·大雅·荡之什·荡

诗经·大雅·荡之什·抑

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

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

诗经·大雅·荡之什·崧高

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

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

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

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诗经·大雅·荡之什·瞻卬

诗经·大雅·荡之什·召旻

诗经·颂

诗经·颂·周颂·清庙之什

诗经·颂·周颂·臣工之什

诗经·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诗经·颂·鲁颂·駉

诗经·颂·鲁颂·有駜

诗经·颂·鲁颂·泮水

诗经·颂·鲁颂·閟宫

诗经·颂·商颂·那

诗经·颂·商颂·烈祖

诗经·颂·商颂·玄鸟

诗经·颂·商颂·长发

诗经·颂·商颂·殷武

诗经全文目录

求诗经目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dDRuLZOrwmEo-r-K5rtw 提取码: cjys

云雨巫山觅宋玉

以梦相托,将男女交欢故事搁置在一段壮美的峡谷之巅,再用云雾包裹……这样娴熟的虚拟手法,竟出自2000多年前的一位古人,难怪天底下的文人们一提起“巫山”便神采飞扬、想入非非了。

因了《高唐赋》之非同凡响,更由于《神女赋》之横空出世,世人便永远地记住了赋作者的名字:宋玉。

考察先秦时期擅长楚辞的作家,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堪称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对辞赋和散文的发展,其功至伟,中国文学史将他与屈原并称“屈宋”。

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六篇,现尚存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对楚王问》十三篇。

其实,《九辩》才是宋玉的代表作。在评家眼里,《九辩》以其比对、夸饰、双声、迭韵等独特艺术手法创作而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悲秋文字。

文学层面上的《九辩》,存活在鉴赏者目光里。

而宋玉辞赋中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巫山云雨”等精彩辞章,则已成为历代人们引用的典故。

文字不朽,宋玉幸哉!

宋玉,字子渊,战国时楚人。约生于公元前300年,卒于公元前230年。其出身低微,天资聪颖,善于巧辩,精通音律,师承屈原,才华出众,具有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传说宋玉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古代笔记、小说、戏曲、话本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形容男子之俊美。

宋玉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意,仅在楚襄王时期作过文学侍从、大夫之类的小官,后遭诋毁,被王疏远,悲愤满腔,抑郁而亡。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历史上的直接记载不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只肯定了宋玉为楚国人:“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汉书·艺文志》也只称宋玉为“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楚国之大,幅员数千里,宋玉究竟是楚国哪个地方的人呢?

因宋玉宅墓之故,魏晋南北朝以后有四属之说:江陵、秭归、宜城、钟祥。江陵、秭归二地仅庾信、杜甫、陆游的诗赋中有“宋玉宅”文字。绝大部分史料对称宋玉为郢人之说均无驳论。只是,尚有三点疑窦:第一,宋玉为楚鄢人;第二,宜城县南有宋玉宅;第三,宜城、泌阳等地有宋玉墓。

当今各地争抢古人的事,层出不穷。似乎一但拥古人为“己”有,当把的经济就能发展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研讨宋玉究竟是钟祥人、宜城人或其它什么地方人,非本文话题也。读者诸君只要记住屈原和宋玉皆楚人就够了。

此外,还需弄明白几个地名:鄢为鄢郢,为楚国纪郢之后的第三都城,与第二都郢相距不远。当楚威王至楚襄王间,楚都朝班则经常在纪郢、 郢、鄢郢、郊郢(即郢中)之间流动,而楚襄王时,据《史记·楚世家》载“郢中立王”,鄢在当时只是外交好会的城邑:(顷襄)“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

有趣的是,我们前朝亦有“抢名人”现象,兹录如下:

鄢郢(今宜城)有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墓碑时,碑文有“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

而钟祥却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

宋玉自已在《风赋》卷首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兰台位于楚别邑郊郢,“阳春白雪”的入歌传唱完成于郊郢,“阳春白雪”青石巨碑今尚存于钟祥博物馆,古《乐府》又有吟兰台泮水和宋玉井泗泉水诗:

“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

古迹的存在,似乎也在替宋玉为郢中人帮忙。

兰台即楚宫,东侧有宋玉宅、宋玉井。因“阳春白雪”,郢中名胜阳春台、白雪楼驰誉千古。从战国至今二千多年,但遗址仍然保存:郢中城内兰台巍巍雄峙,城北阳春台花树掩映,仍为胜景大观;白雪楼遗址下的石壁上仍清晰可见当年汉水沧浪拍过的痕迹;宋玉宅旧址今为市实验小学校园,宋玉井的甘冽清泉今天仍可饮用。

读《高唐赋》,读者也许会有疑惑:宋玉本人,到过巫山么?

回答应是肯定的,不熟识长江三峡和巫山地貌及其云雨气候特点,断不可杜撰出逼真的场景。尽管宋玉在《高唐赋》篇首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宋玉作《高唐赋》,是宋玉给楚王讲故事,楚王听着高兴即让宋玉给他“赋”一回。但后世流传之《神女赋》却成了:楚王作梦,楚王给宋玉讲梦,讲完后让其再给他“赋”一回。

其实,这极有可能是“王”与“玉”的混淆。真正梦见“神女”的是宋玉,这位“神女”或许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梦中情人”!

宋玉《神女赋》中那位“巫山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让春秋两大美女毛嫱、西施黯然失色。他使出浑身解数,描绘了神女的各个细部与体态、表情,把神女视作自然界所生成的最美丽的存在。

其实,宋玉笔下的神女,不过是他自己所欣赏过的各类人间美女的典型“神化”。有人猜度,神女之原型,是宋玉曾经钟情的楚宫中,一位艳丽端庄的佳人。若果真如此,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打宋玉好色之“小报告”,并非空穴来风。

乘着夜色,让我们沐浴更衣,在灯下虔诚地拜读宋玉的奇辞妙赋吧——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光阴荏苒,如今在巫山找不着宋玉的足迹了。但神女峰没有消逝,高唐观遗址尚存。宋玉笔下的“神女”,已然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无论是《金瓶梅》还是《红楼梦》,后世作者欲表达女性之性爱与美艳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回溯巫山、仰望神女。

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如是,曹植的《洛神赋》亦如是。

山泉水的诗句山泉水的诗句是什么

山泉水的诗句有:出山泉水浊,在山泉水清。

山泉水的诗句有:仙翁在山泉水香,在山泉水清。结构是:山(独体结构)泉(上下结构)水(独体结构)。拼音是:shānquánshuǐ。

山泉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山上泉眼产生的天然水。

关于山泉水的诗词

《周文伯载赐中泠慧山泉水赋谢》《短吟·在山泉水清》《题黎泉山·杜说在山泉水清》

关于山泉水的成语

水软山温山寒水冷盗泉之水山高水低绿水青山观山玩水残山剩水跋山涉水爬山涉水白山黑水

关于山泉水的词语

水软山温山高水低观山玩水残山剩水廉泉让水爬山涉水山崩水竭盗泉之水出山泉水跋山涉水

关于山泉水的造句

1、李时珍为楚王之子治疗暴厥,只用香炉山泉水煎药,王子康复,后楚王在山脚修建了寺院,令和尚取山泉水供他独享。

2、只听闻琵琶声如珠玉相撞,突如山泉水击蓝岩石,又如二泉映月,急徐有度,音调灵动。

3、举世罕见的大乌龟,机灵可爱的小白,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安静祥和的气氛以及无忧无虑地玩耍着的小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避风港一样。

4、散步走远了的鸡,一般就着山泉水就把自己逮来的野食儿吃了。

5、引来山泉水,愿幽静在你身边芬芳;融化冰激凌,愿清凉在你心头流淌;送条短信息,愿你的快乐无可阻挡。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山泉水的详细信息

山泉水的诗词山泉水的诗词是什么

山泉水的诗词有:《周文伯载赐中泠慧山泉水赋谢》《种花·地近山泉水易浸》。

山泉水的诗词有:《短吟·在山泉水清》《周文伯载赐中泠慧山泉水赋谢》。结构是:山(独体结构)泉(上下结构)水(独体结构)。拼音是:shānquánshuǐ。

山泉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山上泉眼产生的天然水。

关于山泉水的诗句

在山泉水不能清惠山泉水清仙翁在山泉水香

关于山泉水的成语

盗泉之水水软山温白山黑水爬山涉水水明山秀绿水青山山崩水竭观山玩水跋山涉水残山剩水

关于山泉水的词语

白山黑水跋山涉水水明山秀爬山涉水残山剩水水软山温观山玩水盗泉之水山高水低廉泉让水

关于山泉水的造句

1、李时珍为楚王之子治疗暴厥,只用香炉山泉水煎药,王子康复,后楚王在山脚修建了寺院,令和尚取山泉水供他独享。

2、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

3、引来山泉水,愿幽静在你身边芬芳;融化冰激凌,愿清凉在你心头流淌;送条短信息,愿你的快乐无可阻挡。

4、洪安街上,距拉拉渡不远,有家饭店的主菜是一个小铁锅里煮着贵州的角角鱼,湖南的石磨豆腐,重庆的山泉水,叫“一锅煮三省”。

5、散步走远了的鸡,一般就着山泉水就把自己逮来的野食儿吃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山泉水的详细信息